萤火虫回“嘉”!嘉善版整版刊发读者来稿,他们说......

图片


萤火虫回“主题活动推出

引发大家热议

小小萤火虫

打开了广大市民的话匣子

图片

今天

嘉兴日报·嘉善版

整版刊发了读者来稿
在这些文章中
有回忆、有点赞
也有为如何留住“萤火虫”提出建议

图片


萤火虫与梦里水乡

刚进中学时,也是这样的夏天,学校的农忙假,落实在里泽公社永宁大队的一座村庄。天色渐暗,在一户农家的堂前间,小床由夏布蚊帐罩着,我见到了流萤。我敞门躺在竹榻上,眼见一闪一闪亮晶晶,门前的萤火流来流去,又流到帐子外面停留,晒谷的场地上乘凉的阿婆打着蒲扇,手摇着摇箩,哼唱起“萤火虫亮亮”的眠歌,是传递给摇箩中孙子入睡的讯号。也许,奶奶的上一辈、上一辈,都哼唱这样的歌,在河边的船埠、在反刍着夏草的水牛身边,和儿孙们一起数着天上人间的星星。


屈指算来,听过这首老掉牙的眠歌,看见又捕捉过萤火虫的少年,也年近七十了。不知从何时起,故乡的乡村,已经难觅萤火虫的踪影。


图片


今年,听说请萤火虫回“嘉”了,十分欣慰。也许,过去的那些年,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创造活动中,不自觉地破坏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怠慢了它。现在,故乡的人们用行动表达了对萤火虫的歉意和诚心。因为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它能够在故乡复现,成群结队四处游走,就证明这里生态环境变好,而且萤火虫的存在还是自然界生物链正常化的标志之一。萤火虫来了,那么,水田泥鳅常住,田间蛙鸣悠扬,田埂农人钓鳝,垄沟孩童摸蟹,荷塘蝌蚪游泳,稻田锦雉奋飞,这些嘉善景象能不能再回?如果能够,它定然是一幅被当代人刷新过的“武水幽澜”风景画卷。


萤火虫回“嘉”,我终能回到那梦里水乡,和它一起新编一曲乡村眠歌了。

——朱  坚


让萤火虫带动环保理念

在儿时的记忆里,值得回忆的事很多,而萤火虫是夏日里最美的回忆。


萤火虫,小时候我们称它“流火虫”或“游火虫”,也许因为它飞来飞去是流动和游动的。上世纪60年代初,尽管家里都没通上电,但夜幕关不住快乐的童心。宁静的夜色,最诱人、最让人兴奋的就是去追捉星空下的萤火虫了。我家有个园子,除了种些花草,还有爬藤类植物,隔墙外是块空地。一到夏天的夜里,这块空地和我家园子,除了蟋蟀的鸣叫声,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我们把捕捉到的萤火虫,一只只放进玻璃瓶里,看到它们在里面来回爬动,并不停地闪动尾翼下的发光器,这种光很柔和、感觉很美,真想让它们长时间在里面发光。但也不知为什么,时间不长,它们就没生命力了。后来,我翻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并问了老师才知道,萤火虫发出的光亮并非“炫耀”自己,而是交流“灯语”和求偶的信息,平均每20秒左右会闪动一次。它的生命只有4~5天。这么可爱的小精灵,生命虽短,却在漆黑夜空留下童年记忆的绚丽。


图片


后来,在城市里的夏夜,要想看到萤火虫很难,因为这与生态环境有关。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高,空气干湿度要刚好,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干燥;气候要凉爽,不能太热,特别不能有化学物质的污染。难怪生物学家把萤火虫作为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来衡量。


当前,要打好保护环境攻坚战,让珍稀生物再回“嘉”。萤火虫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见证,因为水质干净、空气清新、植被茂盛、生态环境等,这些都是萤火虫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让萤火虫带动我们心中的环保理念,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决心,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变而不懈努力。 

——钟迪良



萤火虫的回“嘉”与留“嘉”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愈发怀念儿时的生活——初夏傍晚,和小伙伴们躺在树林里看着萤火虫在蔚蓝夜幕下随意飞舞。它们飞舞得杂乱无章又美得动人心魄,叫人舍不得眨眼。殊不知,这样一幅浪漫灵动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其实是嘉善优质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曾经,萤火虫消失过一段时间。为此,我还不禁感慨想让孩子体验下我童年那份快乐的心愿已成枉然。但幸运的是,近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向百姓普及优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使普通民众既成为绿色生态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也正是在“政府领导、百姓支持”的氛围中,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环保攻坚战,使嘉善这片沃土重新焕发生机,萤火虫也渐渐回“嘉”了。


图片


可环保事业没有终点,现在也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为了让嘉善的生态环境更上一层楼,也为了萤火虫留“嘉”,我有已下建议:垃圾分类要及时,不扔河里、不焚烧。曾几何时,临河人家随手把生活垃圾扔河里,或者随意焚烧,使河道、空气、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洁净的空气是人最好的滋养品,而不恰当的处理垃圾最终受害的也是自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习惯,而这些举手之劳都是为环保事业做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我想,当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环保共识,又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后,萤火虫不仅会回“嘉”更会留“嘉”,而我们的下一代也不会再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遗憾了。    

——曹影棠



保护萤火虫 守护生态环境

蓝天,碧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向往。忽而想起孩提时代,在有月亮的夜晚,我们这些孩子除了在麦场里捉迷藏外,就是在河滩边捉萤火虫。而萤火虫是一种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物种。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共生。如何迎接萤火虫回“嘉”?


首先,要做生态环境的规划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持之以恒地抓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运行,既要长效,也要常态。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更要做好长远规划,拿出具体的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守护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障。


图片


其次,要做生态环境的监督者。“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等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增长。广大民众要积极发挥起监督作用,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前哨站”和“探照灯”,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用监督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量。而监管部门更要时时关注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问题,并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解决好,这样才能给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再次,要做生态环境的行动者。树立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与生态环境构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一次植树、每一次低碳出行、每一次捡拾垃圾都是在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于日常工作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为绿色发展存入“本金”,也是在为明天积攒生态“利息”。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让我们从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做起,随时随地参与环保,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做绿色生活的推动者,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来守护生态环境,这样才会有更多如萤火虫般的珍稀生物再回“嘉”。  

——朱荣伟



萤火之光 与月争辉

萤火虫是浪漫的,是梦幻的,亦是儿时的梦,初学“囊萤映雪”一词,便好奇得抓多少萤火虫,才能照亮书本。看过了教科书才知道,这看着像精灵一般的虫子,活得挑剔又傲然。多年未在嘉善见到萤火虫,听说如今有的地方重新出现了萤火虫。萤火虫对生活周边的植被、水质、空气都有很高的要求,唯有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萤火虫回归并生存的问题。


图片


近些年,嘉善县多举措进行环境整治,强化水生态的治理修复,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提标进位,但仅靠政府的作为,是无法彻底改变大环境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圈中一环,环环相扣。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去保护和改善环境。垃圾分类是小事,低碳出行是小事,节约用水是小事,但万千嘉善人一起做,那就能做成改变生态环境的大事。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抬头望见星空,低头徜徉于萤海。

        ——张  睿



点亮萤火虫回“嘉”之路   

出生在嘉善乡村的孩子,从小就与这小小的萤火虫结下情缘。夏日的夜晚,大人们在忙碌的农活后总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还是孩子的我们都从家里跑出来,来到附近空旷的广场上嬉戏。夜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那忽明忽暗的昆虫,它们个子很小,不起眼,但会在黑夜里发出光芒,当看到它亮着“灯”飞来,用手去抓,“灯”突然就灭了,一下子消失在茫茫夜空,好奇的我们,只能在黑暗中等待着它们的重新出现。


后来,大人们告诉我们,这就是萤火虫,这种闪着“灯光”的昆虫,会在黑暗中照亮人们回家的路。那么神奇的昆虫,让我们这群孩子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于是,我们总喜欢带着一个白色的玻璃瓶,到野外抓几只萤火虫回家,隔着玻璃看那闪烁的“灯光”,甚至将玻璃瓶放入蚊帐,每天看着飞舞的萤火虫入睡。


图片


后来,我渐渐长大,也离开了农村,当我回乡看望父母,在夏夜的晚上再去寻找那些幼时的“朋友”,却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去年的某个夏夜,我与女儿在乡下漫步,突然,我们眼前出现了那熟悉的“灯光”,“快看,萤火虫!”我试着用手轻轻围住它,它却从我双手的缝隙中飞了出去,我不敢用力去抓,因为我知道,它实在太弱小,禁不起任何外力的撞击;我也知道,它的存在,就像是探路的使者,它一定能让更多的萤火虫伙伴们相约来到我们的家园。远去的萤火虫,带给我更多的期待!


一个农村孩子,对于萤火虫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那是我们小时候的“伙伴”,长大后的我,那种情感与期待更为强烈,因为我知道,它又是我们自然环境的“指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希望不久后,在我们的田野、公园、湿地、绿道……到处都有那淡淡的“灯光”,这“灯光”一定会照亮每个晚归人的“回家路”。

——我爱春天



编辑 | 汤纯凤 郁郁

责审 | 冯建萍

嘉善传媒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