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参加
“喂饭时要坐着,与老人同高,以免他们出现吞咽困难。”在县老年公寓,养老职业经理人许太平正在指导护理人员辅助认知障碍老人进食。
养老职业经理人,是近两年养老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职业。养老职业经理人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养老服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专门技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他们的角色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需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近年来,我县在养老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这是我县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所需,也是“双示范”建设下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户籍老年人口超过13万人,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以国企化改革为牵引
专业化服务提升养老水平
养老职业经理人等一系列新事物的产生,肇始于2021年我县公办养老机构的国企化改革。
那一年,县国投集团注资5000万元,成立嘉善县善和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资产并购、运营权归集和人事任命权集中等举措,对全县公办养老机构实行统管,将县老年公寓等5家养老机构从事业单位转为善和养老的下属企业,建立灵活选人用人和绩效薪酬机制,实现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共盘活资产约2亿元。
谈及改革,县善和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维锋表示,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旨在实现管理体制创新,形成更灵活的运营机制,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项目,建立更合理的薪酬体系,达到“保基本、激活力、促服务、强产业”的目的,增进市场意识。
国企化改革,究竟给我县公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哪些变化?
以县老年公寓为例,自实施国企化改革以来,公寓新建失智区,改造失能区,增设特护区、特护二区……服务更专业,标准更统一,老年护理更为精准。
在县老年公寓内部南侧,嘉善县老年护理院项目正在施工。这是我县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后盘活资产再投资的项目,也将是我县首家集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老年护理专科医院。
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还瞄准了当下最为迫切的养老护理人才紧缺问题。许太平就是我县引入的“海归”养老人才之一,他曾在日本从事养老服务业7年,2023年进入县老年公寓工作,主要从事日常管理,并负责员工护理理念、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日本很早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他们在养老方面的社会制度相对完善、产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他们的护理技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深谙养老服务工作的许太平说,嘉善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都是年长者,要推动护理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据悉,我县已引入日本归国养老人才10人。
在姚维锋看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只是国企化改革的第一步。“依托护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我们要将养老机构的优质护理及管理服务向居家延伸、向农村延伸,实现机构营收和居家老年人护理品质双提升。”姚维锋说。
目前,全县共有12家养老机构,其中既有像县老年公寓那样公建国营性质的,还有公建民营、民办、公办性质的,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姚维锋表示,通过国企化改革以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希望借此产生更强劲的“鲶鱼效应”,整体拉动全县养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不管机构性质如何,群众更关心的还是如果老了要住进养老机构,床位是否紧张。县民政局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科副科长孙瑶表示,目前全县12家养老机构能提供约3500张床位,各机构分布覆盖全县各镇(街道),能够有效满足全县机构养老需求。
以医养融合为方向
多元化养老提供有力支撑
在罗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不久前就有一位老人突发心梗,经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驻院医生快速分析研判病情,工作人员立刻将其送往县第一人民医院。送医及时,老人得到有效救治,三天就出院了。
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名单,我县位列其中。
“医养结合是我们这儿最大的特色。”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鲍欢说。作为医养一体化服务综合体中的医疗板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中心紧密协作,搭建起一个医养结合平台。
每周固定一天,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康复师、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就会到养老服务中心巡查,参照医院查房模式,仔细为每一位老人进行健康检查。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医护团队还会带上专业的康复仪器设备,及时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康复服务。
我县整合优质医养资源,所有养老机构与辖区卫生院签订康养协议,创新设立11个“巡回医疗点”,由医护人员每周上门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开展诊疗、配药服务,年服务20万人次;由专业医疗机构康复师为养老机构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每年工单结算超6万件。
新建机构通过“医养联建”模式统筹“医康养护”资源,如罗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医疗床位259张、养老床位412张,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全程医疗保障和康复支持。全县年均降低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护理成本600余万元,带动康养消费200余万元。
机构养老实现“医养融合”,居家养老同样一个不能落下。
当前,我县养老格局呈现“9073”(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人由机构养老)的特点,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家中养老。我县正在探索并建立完善养老床位、家庭病床“两床融合”上门服务机制,由家庭医生和护理员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和连续性医疗服务支撑,实现养老医疗“零距离”。
推动“医养融合”,我县有“技术法宝”。在县老年公寓西侧的县善和养老运作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我县创新打造的城乡一体“颐养智享”应用各类子场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在对服务老人进行满意度回访。在治理端,县民政部门通过科学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等数据,实现养老政策科学制定、设施统一规划、服务项目按需设计;在用户端,智能手机、AI语音机器人、华数电视物联端“三端互通”,精准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政策一键办理、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有效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目前,应用工单总量超700万件,结算金额达1.7亿元。
责编丨杭燕飞
责审丨薛林强 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