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线新观察②丨从生态回归生态,沉水植物“浮出”生态价值转换闭环

4.jpg

1月25日,晴。嘉善县姚庄镇江家港“水下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碳——将水体中的无机碳、底泥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富能有机物。

经测算,江家港种植的1.5万平方米沉水植物,每年可产生的碳汇量约为44吨,一条水生态修复价值转化新路子“浮出水面”。

就在一周前,嘉兴市首笔沉水植物生态修复项目碳普惠交易落地。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以每吨100元的价格购入姚庄镇人民政府持有的江家港碳汇,交易年限为10年,主要用于抵消公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

据悉,碳普惠作为一种低碳发展机制创新,是针对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绿色减碳行为进行量化核算,项目减排量经生态环境部门签发后,即可通过挂牌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参与交易,进而提升全社会低碳发展水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这次交易也是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购买的首笔碳汇,为公司在2025年计划建成“零碳工厂”打下基础。该公司常务副总黄良勇告诉记者,这笔交易是公司对碳汇的提前布局,利用地方的碳资产、碳资源,与公司现有及预期的能耗对冲,实现“零碳生产”。

绿色低碳是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的发展方向,与嘉善本土企业、地方研究院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2022年,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与嘉兴市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合作打造“城市钢厂”,推进节能减排、绿色生产。

“我们现在谋划的‘城市钢厂’,使用的原材料是半径200公里以内的纯废钢,属于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再销售给半径200公里以内的客户,从而实现低碳。”黄良勇说,由“零碳工厂”生产的产品被称为“绿钢”,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市场。

通过碳普惠交易,企业“逐绿而行”,地方“点绿成金”。“我们将把首笔交易所得,全部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科技创新,实现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在姚庄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建东看来,这次碳普惠交易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换,“先是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交易所得又投入到生态环境整治当中,实现了经济价值向生态价值的转换,从生态归回生态,形成了一个闭环”。

“此次碳普惠交易落地标志着水生态修复价值转换路径顺利打通。”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局长赵一峰介绍,下一步,嘉善将进一步开展碳普惠项目开发,探索消纳机制和渠道,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碳普惠交易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路径,打造“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减污降碳协同”金名片。

编辑 | 戴黎杰

责审 | 丁珩 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