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参加
这个世界变化真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与日俱增,人们生活翻天覆地……
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有,那就是精神。
在“地嘉人善”的嘉善,这种不变的精神就是“善”。
“善”,是所有变化的内生动力,它流淌在嘉善人世世代代的血脉基因中,浸润人心、凝聚力量,让生活富足与精神富有相得益彰;
“善”,为所有发展指引着方向,它被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在“双示范”建设和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典范的新征程中,只争朝夕、追梦奔跑。
善城有爱,善向未来。一幅处处涌流着盎然生机、澎湃着发展活力、洋溢着生活美好的善城画卷已徐徐展开。
习善·源远流长,润物无声
6000多年前,一群从远方迁徙而来的原始初民,在长江口的一块冲积平原停下了脚步,以农耕为主、渔业为辅,用辛勤开启了灿烂的文明史。
这块激发了先民智慧和创造性的土地,便是嘉善。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明宣德五年(1430年),嘉善建县,因“地嘉人善”而得名。生机勃勃的土地孕育着智慧,智慧凝结成文化,代代相传。“善文化”就生长在嘉善漫长的历史文脉中。
吴越争霸时的伍子胥,元代隐居乡野的吴镇,明代慷慨赴死的魏大中……给嘉善留下了抱朴守正、忠孝仁爱、追求卓越、勇毅刚正的“大善”基因。
嘉善魏塘则走出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善人袁黄。作为明朝中晚期的一位思想家,袁黄所著的《了凡四训》劝人向善行善,他也是嘉善历史上首位“善”理论的诠释者。
另一位嘉善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632年,善人陈龙正发起成立了中国慈善组织雏形——嘉善同善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讲,鼓励会员捐助,以赈贫助善。这种组织化、制度化的善行,风行当时的中国,甚至传播到西方世界。
内生于道德素养之中,外化于言行举止之上,嘉善人对于“善文化”的传习,累代不辍。如袁黄,从他曾祖袁颢起,其祖父袁祥和父亲袁仁,再延续到他儿子袁俨,一家五代都不遗余力地行善。又如丁宾和魏大中,家族中人他们行善著书,让“善”之薪火代代相传。
时至今日,“嘉善好人”更是以“正能量”频频出圈,爆红全网。
他,用身体挡下了歹徒夺命的剪刀。2021年的9月4日,在嘉善经营鞋店的陈灼,看到一名男子手持剪刀行凶,一对男女被扎得满身是血,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和行凶男子搏斗,身上多处被刺伤,又忍着刺痛将行凶男子逼到墙角,直至民警赶到现场。陈灼被省政府记一等功,先后荣获浙江好人、嘉兴好人等荣誉称号,更被网友称为“最美店主”。
她,开店多年,甘做“亏本买卖”。嘉善县干窑镇人徐萍多年来一直信守父亲“为村民服务 平价销售”的承诺,经营着天乐食品店。从2007年开始,小店自制的糕点16年来未曾涨价。同时,她还为周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代购、送货上门的服务,已连续10个盛夏为路人免费供应自制凉茶。去年,徐萍上榜2022年诚实守信类“浙江好人”,网友则称她“万能店小妹”。
他,连续支教13年,点亮上万名孩子梦想。嘉善高级中学音乐老师刘强从2009年就开启了爱心支教历程,将音乐教育传递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累计时长4100多个小时,支教里程长达2.4万多公里,同时以“爱心义卖”“捐衣献爱心”等形式募集近45万元援助物资,受助人数超1万人。刘强上榜2022年第二届“最美诚信嘉兴人”,是网友心中的“最美音乐使者”。
扬善·满城荡漾善文化
身处新时代,嘉善如何进一步弘扬“善文化”?如何挖掘出“善文化”的善根善缘善举,让择善成为一种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使善文化更广泛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几年,嘉善一直在积极探索尝试。
善文化“全域参与”。2012年,嘉善县制定出台《深入开展“弘扬善文化 建设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行动计划》,开启了“善文化”人文品牌建设之路。十一年厚积薄发,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着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以“满城荡漾善文化”为主题,“中国嘉善·善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六届。除善文化节之外,姚庄镇有“我Yao闪耀”,大云镇有“九星十美”评选,罗星街道有睦邻有善节,西塘镇有汉服文化周……“一镇一品”系列特色活动,累计举办各类道德实践活动3600余场次。
善文化“全民评选”。一个好人,感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带来满城文明风。“嘉善好人”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像”。
嘉善每季开展“嘉善好人”选树,年度开展“最美嘉善人”评选,2008年以来两年开展一次全县性的感动嘉善十大善人善事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累计涌现中国好人11例,浙江好人39例,市级道德模范10例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家庭”等各行业“最美”800多例。
善文化“礼遇好人”。德不孤,必有邻;德有邻,必成景。一个个见义勇为英雄被善待、得好报,是对弘扬社会正气最有力的宣传和推动。
嘉善从制度上强化礼遇保障,制定完善《嘉善县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嘉善县关爱道德模范“五必访”制度》等文件,已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就医、就业等补助,为道德模范好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从物质上丰富礼遇内容,道德模范在嘉善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年度体检、拍摄全家福等8大服务;从精神上拓展礼遇厚度,在好人馆网上展厅集中展示48位先进典型事迹,邀请道德模范代表出席善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聘请道德模范担任道德建设监督评议员等等。
善文化“评价有形”。在2021年的善文化节上,嘉善更是创新发布首期“善文化”指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分三个层级对县域文化、文明生态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5+15+49”完整科学的指标指数体系,用数字化展示文化文明,让善在百姓心中更加可知、可感。
“善文化”指数总分1000分,2021年度得分896分,2022年度得分916.97分,2023年度得分920.18分,一直处于优秀水平,并实现持续增长。
经过十一年精心培育,嘉善融合传统美德和地方人文,构建起了以“善源、善政、善育、善风、善行、善商、善居”为主要内容的“善文化”理论体系,形成了善作善成、善为人先等嘉善百姓普遍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
满城荡漾善文化,已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兴善·与时俱进,向善而行
当前,嘉善集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一体化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于一身,正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典范。踏上新征程,“善文化”也有了更深远的使命,嘉善如何开启善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在今年发布的“善文化”指数中,“善文化”认同率99.1%,“善文化”入选全省首批“文化标志建设创新项目”名单;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800 m²,图书馆、博物馆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每万人拥有身边好人数1.465人,涌现了感动全网的嘉善22号接警员、见义勇为的外卖小哥周家其等一批好人典型;窗口服务满意率99.66%,100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新居民归属感96.5%,发布新居民服务管理20条,全面营造“一嘉人·筑善城”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把评价指数转化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将‘善文化’建设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宜居宜业环境、提供高水准公共文化服务等融会贯通,完善文化机制,创新文化宣传,优化文化供给,深挖文化标识发展内生动力,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篇文章,推动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嘉善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善文化’已成为嘉善人的文化自信,成为嘉善‘双示范’建设的内生动力。时代也赋予‘善文化’更广泛更深厚的内涵,‘善文化’将带着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光芒,继续在嘉善蓬勃生长。”
今年,《建设新时代“善文化” 打造县域精神富有金名片三年行动方案》也正式发布。接下去的三年里,嘉善将重点围绕打造“文化创新先行地、文化治理新高地、精神富有示范地”,以“溯善源、育善念、崇善德、乐善居”为主抓手,推动满城“知善、信善、扬善、兴善”,把“善”融入城市发展全方位各领域,激发县域文化创新活力。
时代开出的这道“善”题,嘉善已然有了答案:用善的文化浸润人心、用善的力量凝聚人心、用善的精神引领发展,高品质打造精致城市,让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让富裕图景与文明图景交相辉映。
善城有爱,毋庸置疑!善向未来,温暖有力!
(来源:读嘉)
编辑 | 刘波涛
责审 | 冯建萍 王晗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