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参加

“妈妈的手作”传递着家乡的爱与温暖,是巾帼致富路上的“指尖经济”。近年来,西塘镇妇联坚持以“妈妈的手作”为推进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西塘本土特色、女性特色、时代特色的手作与美食,持续推动“妈妈的手作”迭代升级,为共富注入“她动力”。
今日分享西塘镇“妈妈的手作”
金名片:毛线梦工坊
一缕毛线,绕住时光的暖。在西塘,有一位“90后”宝妈朱永萍,她以钩针为笔,在经纬交错间勾勒出花朵的柔软、动物的俏皮、蔬菜的灵动……
年幼时,朱永萍就在母亲的熏陶下爱上了织物。当母亲为她织毛衣的时候,她总是陪伴在旁,看那团朴素的毛线如何变成温暖的毛衣。母亲的小指微微翘起,勾线的动作带着韵律——那时她还不知道,这画面会在记忆里扎根。
直到后来自己做母亲,她才懂得当年藏在线脚里的秘密。朱永萍回忆,自己是从2016年开始正式接触钩织,那时候肚中怀有宝宝,她想着如果自己可以成功钩织一双毛线鞋作为宝宝出生的第一份礼物,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钩织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刚开始尝试时,朱永萍毫无头绪,后来通过观看视频,请教母亲才慢慢摸出了些许门道。朱永萍说,钩针很难,刚开始起针时线总是打滑,数针脚时很容易漏。自己也是在屡挫屡败中一点点进步,那时她经常每天研究到深夜,大概花了将近60天的时间才勉强上手。
后来,随着毛线鞋的成功“出世”,朱永萍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挑战不同造型的织物。她开始尝试给亲朋好友家的小孩钩织各种可爱造型的小帽子。在作品完成后,她会把这份喜悦发送至母婴群,分享给各位宝妈。但没想到,订单接踵而来,兔子帽一下卖了50多个,收入超3000多元,这也成为了她创业的第一桶金。
这波流量为朱永萍积累了不少客户。后来,朱永萍通过与客户们交流,也越发清晰了她们的需求。“原来大家对织物都是毫无抵抗力的。”朱永萍介绍,其实身边有很多人都喜欢毛线织物,但是现在市面上纯手工钩织的织物越来越少。她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这份手作的温度得以延续。
近两年,在镇妇联的鼓励下,朱永萍相继开发了毛线发夹、毛线挂饰、毛线花束等毛线制品。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她成为了西塘镇巾帼共富集市的一位摊主,第一次有机会把自己的作品带向更大的舞台。现场,她的摊位备受奶爸奶妈喜爱,两天下来,收入超千元。
朱永萍介绍,现在在“钩织界”流行微钩,所以今年以来她重点在尝试微钩,这对于她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与普通钩织相比,微钩不仅考验技术,还考验眼力,0.1毫米的误差,足以让花瓣失去灵气。因此,这需要她有足够的耐心与热爱才能坚持下来。
“你知道吗?我的微钩很受欢迎!”朱永萍拿出摆放在桌上的三款微钩花朵耳钉告诉记者,前不久在出摊时,有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母女买了一人一副微钩花朵耳钉。“当时,她们看到我在现场钩织,表示十分讶异,还感叹小小的钩针能够勾出如此精美的作品。”朱永萍说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想不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她觉得付出都很值得。
以物载心,一针一线,是亲情的延续。未来,朱永萍将会在钩织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创新开发更多“饱含温度”的作品,把这份手艺传授给更多感兴趣的人。她说,“织物织就的不只是物件,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柔。只要还有人愿意俯身倾听,我的毛线就会永远讲述新的故事。”

编辑 | 郁娜
责审 | 曹力 何雅军 张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