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光阴,春华秋实交相辉映;三十年征程,初心如磐未曾改易。嘉善交通的广大干部职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毅力,以激情干事、实干争先的担当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交通强县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期间涌现出无数先进个人,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交通事业的前行之路。
为积极响应“六问破难·六干争先”大讨论活动的号召,自今日起,我们特别开设 “交通在岗30年” 专栏,旨在讲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的交通人的故事,展现30载光阴中那份不变的坚守与无私的奉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励广大交通人以先进为榜样,汇聚起磅礴力量,携手共进为嘉善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精彩华章。同时,我们也期盼“交通在岗30年”专栏能够成为一扇窗口,让更多人窥见交通人的艰辛与荣耀,共同见证并参与到交通事业中来。

永远在路上的“铺路石”
宋福才是嘉善县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公路养护人员,从事公路养护工作40多年,一年四季,从不懈怠。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精彩篇章,以实际行动维护着公路的安全与畅通,先后获得嘉善县交通运输局最美交通人、嘉兴市公路系统文明标兵、嘉善县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他是一位从拿起扫帚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的老师傅
1983年, 19岁的他到公路段参加工作,同年,开始养护善西公路。那时,老的善西公路还是沙石路面,仅仅是靠一把扫帚来养护一条公路,这一扫就是5年。每天从炮台口到干窑、范泾,一路再到西塘,隔天再从西塘返回到嘉善,天天在公路上扫石子。由于条件和设备的限制,一切都是靠人工来完成。那时的公路养护,只能用“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浆”来形容。天气好的时候,在路上扫石子,旁边车辆一过,泥路上的尘土瞬间在空中弥漫开来,养护人员全被笼罩其中。下雨天,穿着雨衣、雨鞋在养护的时候,常常被车轮溅起的泥浆无情地击中,想逃开都没地方躲,只能默默承受。
当时单位里没有小汽车,只有两辆卡车,已经是最先进的装备了,平时是靠拖拉机保证出行的。但是善西公路上没有拖拉机,所以他每天坐城乡公交往返。早上7时出发到汽车站,坐车到路段上开始清扫路面,进行养护。中午坐班车赶回单位食堂吃饭。下午再坐4:30的班车回到嘉善,结束一天的养护工作。
几年后,善西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公路等级提升,养护环境好了很多,但修路机械还是比较原始,基本靠人工作业。修路时,需要全民动员,板锄、尖锄、铁锨加十字镐等等一起上。以前的工地没有住的地方,他自己就带竹条过去,搭一张简易的床或者桌子,然后在工地上一住就是一星期,甚至半个月。
撇开养护工作的艰苦不说,当时工资低,地位也很低,大家普遍都认为扫路是吃灰尘的,苦、累、脏,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当时往往被人轻视,更不要说尊重了。但他至今仍然认为那段艰苦的岁月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才是对待本职工作的正确态度。
他是交通系统唯一一位“整过容”的公路人
1989年,因为工作需要,他学起了压路机驾驶,之后便在单位开压路机。就在这一年,他还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整容”,1989年的时候,拌沥青、铺沥青还是需要用手工喷枪,宋师傅就是当时的手工沥青喷枪手。一天,大伙儿正在施工现场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轰隆一声,响彻天空,只见温度高达180度的沥青直接喷在宋师傅的身上,送到医院,连医生都不忍直视,无从下手,婉言相拒。他咬着牙让同事用汽油先洗去脸上身上粘满的沥青,沥青粘着皮肤,皮肤连着肉,每一次用汽油擦拭,皮、肉混合着沥青一层层、一块块地被扯掉,鲜血混在汽油里,一滴滴往下流,最后勉强除去了宋师傅全身的沥青。
2000年,他调到交通工程检测试验室,进行路面强度测试,从事路面材料试验工作。2005年,再次开压路机直到2008年年初改开铣刨机。铣刨机的作用主要是把路面上凹凸不平的表面刨掉,机器碾过之后,原先的沥青会碎成沙石,然后由机器运送到卡车里装走,再重新铺上一层沥青以此来修复路面,一段路碾一遍通常需要3至4个小时甚至更长,他和同事两人就轮流驾驶。由于机器刨是整修的第一道程序,刨掉之后才能进行清扫、整理,所以,以往施工紧张的时候,他和同事就需要连夜赶工。
他是一位连续40年维系公路安全畅通的“铺路者”
2020年因机构改革,他调入嘉善县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从事小修保养、公路巡查、二类项目验收、公路许可现场勘察、绿化检查、三化一平巡查等工作,他切身体会到从最初的一把扫帚养护一条公路到现在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加入,养护工人的工作条件在变、在改善,他也始终认真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因为养护好公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始终不能变的。此外,他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顶梁柱作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申嘉湖高速出口、天凝出口、杨庙光明村路口、社区、高铁南站……都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他往往都是连轴转,信息登记、核酸检测、搭简易棚……他都是冲在前线,始终奔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40年来,从农村出来的他,通过刻苦学习,学会了包括驾驶,维修在内的很多技术,有时还“兼职”单位的机修工,现在他主要承担着相关机械的管理操作和工程施工监督检查的工作。由于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劳动强度降低,不用天天在公路上养护,而这些更应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如今每天上班到单位后,检查和保养机械设备是他必做的功课。只要有时间,他还会去施工现场转转,施工人员需要指导的时候,他细心、耐心地告诉对方怎么操作,并亲自示范,直到对方掌握要领。





在养护工作中,宋福才努力做一位敬业爱岗的“公路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是他的做事准则,无论在哪里,他都服从领导的安排,力求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始终觉得修桥铺路是为老百姓服务,能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是光荣和有价值的。他也非常珍惜现在的一切,希望自己能在养护岗位上一直做到退休,因为这是他最喜欢,也最热爱的工作。